子产人物争议

卒年考证乘济洧人杀邓析否子产卒年考证关于子产的卒年,有多种说法。《左传·昭公二十年》作郑定公八年(前522年);《史记·郑世家》作郑声公五年(前496年),且有…

子产卒年考证

关于子产的卒年,有多种说法。《左传·昭公二十年》作郑定公八年(前522年);《史记·郑世家》作郑声公五年(前496年),且有关于子产曾与孔子会面的记载;《史记·循吏列传》作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卒。三说中,若认为“治郑”的时间单指子产为执政卿的时间,则《循吏列传》与《左传》大致吻合。至于《郑世家》的说法,不少学者认为可能是司马迁误把驷歂卒年当做了子产卒年;钱穆推测《郑世家》中的子产卒年及子产与孔子会面等事是后人编造的,并非司马迁本意;王亚男认为,司马迁是为了子产杀邓析事,及因《左传·哀公十二年》曾提及子产而系其卒于郑声公五年(前496年),实则若以“清华简”《良臣》为佐证,仍是《左传·昭公二十年》的记载更准确。总之,学界一般认为子产卒于郑定公八年(前522年)的说法是正确的。

另外,《史记·郑世家》关于子产身世的记载(“子产者,郑成公少子也”)也与杜注《左传》有出入,学界一般以后者为准。

子产乘济洧人

孟子·离娄下》称,子产主持郑国的政务时曾用自己的座车在溱水、洧水边载他人过渡。孟子佐以孔子对子产“惠人也”的评价,评论说:“子产只知道布施恩惠,但却不懂得用道德治理国政。十一月搭好路人的便桥,十二月搭好行车的梁桥,民众渡河就不会为难了。君子以仁德整治好自己的政务,外出使行人避道都没有关系,怎么能一个个人去满足呢?因此,治理国政的人去使每个人感到愉悦和满意,那连时间也不够了。”孟子认为,子产渡人只是行小惠,而没有抓住为政的根本。后世包括南宋的余允文(有《尊孟辨》传世)、朱熹等在内的一些人也认同孟子的说法。

然而,也有评论者提出反对意见。苏轼认为,所谓子产以乘舆济人并非实情,其弟苏辙在《古史》中也列举了子产的诸多为政举措,指出子产是“以礼法行惠”,诸如“不知为政”之类的批评不符合事实。(见“人物评价”)也有研究者认为,郑国狭小,小惠易行,子产乘济洧人恰恰是小国政治的体现。

子产杀邓析否

邓析,春秋时郑国人,被视为中国古代讼师的鼻祖。《荀子·宥坐》、《列子·力命》、《吕氏春秋·离谓》、《淮南子·汜论训》、《盐铁论·疾贪》、《说苑·指武》等古代文献中均有子产杀邓析的记载。其中,《荀子·宥坐》和《说苑·指武》内容相近,为孔子在诛杀少正卯时提及此事;《淮南子·汜论训》也将两事相提并论。《列子·力命》、《吕氏春秋·离谓》记载较详,大意是邓析任意解释郑国的法律,子产为推行国法而杀之,而《列子·力命》更记载子产治下的郑国改用了邓析的竹刑。然而,《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子产去世,《左传·定公九年》又记载:“郑驷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时间和人物上的差异引发学者争议。

汉代,刘向在《邓析子》序录中以《左传》为准(但该文作者及原文内容亦有争议)。汉高诱注《吕氏春秋》、东晋张湛注《列子》、唐颜师古注《汉书·艺文志》也均对诸子著作提出了质疑。然而,刘向的《说苑》、高诱注《淮南子·诠言训》又支持诸子说。章太炎则在《春秋左氏传·郑驷歂杀邓析条》中调和两说,认为是子产杀害了邓析,但杀邓析和用竹刑这两件事时间不同:“《传》但云‘郑驷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不言月日,然则杀邓析在子产存时,用《竹刑》则定九年驷歂为政时也。”亦即,邓析并非死于前501年,前501年只是驷歂为政的时间。又说:“或子产杀邓析时,驷歂在侧参赞。”

文革时期梁效曾发文抨击子产,其中认为子产和邓析之间存在路线之争,但未明指其为子产所杀,而是模糊地说“郑国奴隶主贵族杀害”。该文在文革后被认为是影射史学之作,学者罗炽等人并且再次讨论邓析被杀之事,认为并非子产所为。其中,刘宏章、缪品端的文章认为《荀子》中“子产诛邓析”是记载子产杀邓析的源头,而《列子》和《吕氏春秋》中的相关故事是据此演绎出的。但学界仍有不同声音,既有采信诸子者,亦有采信《左传》者。学者杨皑认同章太炎的说法,认为是驷歂在子产的指使下杀了邓析;贾辰阳区分“诛”与“杀”,认为子产对邓析施加了“诛”这一耻辱刑,而邓析实际死于驷歂之手;王亚男则认为,诸子作品称子产诛邓析,是误“子然”(驷歂)为“子产”,盖子产较驷歂名气为大,遂有此张冠李戴之说。

通观以上各说,支持史书《左传》者将子产和邓析的卒年分别定为前522年、前501年,则邓析显然并非子产所杀,此外还有从子产相对宽容的言论政策入手者;同时对诸子说的形成,他们也给出了一定的解释。支持诸子说者为推翻《左传》的结论,多将这个问题与子产卒年考证和邓析生活时段的问题联系起来,并引用《列子·杨朱》、《汉书·艺文志》、《史记·郑世家》等的相关记载,以表现子产与邓析是同时代的人、甚至邓析比子产出生更早,或者子产活到前501年以后;更有甚者,索性否定“驷歂”这个人物的存在,称是《左传》为尊者讳而虚构了这个人“替”子产杀邓析。调和说或认为《左传》在时间处理上有模糊性,邓析确为子产所杀;或从文字考辨入手,给出新的解释。

史书与子书性质不同,《左传》亦被认为可信度较高,在史实记述上应该更为可靠;但关于子产杀邓析的记载,在子书中又太过普遍;《左传》的简洁,也留下了进一步解释的空间。孰是孰非,有当代学者认为已经很难考证。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