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人物生平

担当(1593一1673),名普荷,又名通荷,字担当。云南晋宁人,俗姓唐,名泰,字大来。其先代原籍浙江淳安,明初从戎来滇,世居晋宁。祖父名尧官,字廷俊,号五龙山…

担当(1593 一1673 ),名普荷,又名通荷,字担当。云南晋宁人,俗姓唐,名泰,字大 来。其先代原籍浙江淳安,明初从戎来滇,世居晋宁。祖父名尧官,字廷俊,号五龙山人,嘉靖辛酉( 1561 )乡试解元,屡次赴京会试不第。归家后,闭门著书,有《 五龙山人集》。父名懋德,字世修,号十海,万历癸卯(1603 ) 举人,官陕西临挑同知,着《 十海诗集》。

1674年 (清康熙十三年 甲寅)

弟子广厦为建塔于苍山佛顶峰下,天台冯为撰塔铭。

1673年 (清康熙十二年 癸丑) 81岁

十月十九日,在感通寺,染微疾。十九日晨起,端坐辞众,书偈云:“天也破,地也破,认作担当便错过,舌头已断谁敢坐。”掷笔而逝。

1672年 (清康熙十一年 壬子) 80岁

作《三驼图》,署“八十翁担当老人”,其题画诗云:“叔瘪仲瘪与季瘪,三个瘪瘪是一窝。偶然相逢抚掌笑,直人何少曲人多!”

是年,作《绘释图》,署“八十翁普荷”,题识曰:“这三大士,同口出气。一串穿来,心心相遇。佛在心头,不来不去。入四空天,出人间世。因果无差,在人有志。念佛为先,参禅犹次。 推转法轮,了此大事。我乃佛茅,代佛授记。在家出家,如是如是。”

1671年 (清康熙十年 辛亥) 79岁

六月,作山水图,题云:“以近八十翁,老眼犹在纸画中,摸索不知翻正。今日世界,不曾翻转过来,歇不得手。余岂得气之先者耶?一笑。”

1669年 (清康熙八年 己酉) 77岁

夏末,作山水图,署“己酉夏杪”。

1668年 (清康熙七年 戊申) 76岁

为诗集《橛庵草》作跋,详细阐述对于诗与禅的见解,与所作之《橛庵草·序》两篇,乃其论诗之精髓,足以奠定其在云南文学史上之地位。

〔按〕通荷《橛庵草·序》并无所作年代,但因其同为《橛庵草》诗集所作,当与跋文同时或略前。

1667年 (清康熙六年 丁未) 75岁

担当自鸡足山移驻大理荡山(又名班山)感通寺。

1662年 (明永历十六年 清康熙元年 壬寅) 70岁

自作诗曰:“春来无日不狂游,笑折名花插满头。一自为僧天放我,而今七十尚风流。”

正月,缅酋杀明宗室及沐天波等数百人,献永历帝吴三桂。三月十八日,吴三桂缢杀永历帝于昆明之金蝉寺。

清晋封吴三桂为平西亲王,仍留镇云南。

1661年 (明永历十五年 清顺治十八年 辛丑) 69岁

五月,吴三桂率兵入缅甸。

闰七月,为锦里先生作画册,题云:“锦里先生与余相善,不止为笔墨交。有时以笔墨征余,余必尽其伎俩以应之,为先生久在个中,余亦幸逢知己。鸡山坐雨,费半月之清闲,写此册以似之。为其同好纸裱,有所不顾也。”

十二月,吴三桂兵至旧晚坡,缅酋许献永历帝。

1659年 (明永历十三年 清顺治十六年 己亥) 67岁

居鸡足山。

正月,清军入滇城,永历帝奔永昌。李定国留守大理,白文选率残部来会,与清军战,复败。二月,永历帝走腾冲。李定国伏兵磨盘石,为内奸所卖,军大溃。永历帝入缅甸,与李定国、白文选等失去联系。

清命吴三桂镇云南,总管军民事务。

1658年 (明永历十二年 清顺治十五年 戊戌) 66岁

永历帝大封功臣,李定国、刘文秀皆为王爵。

九月,担当作《太平有象图》,寄中兴之望于永历政权。题云:“永历戊戌九月,绍初寿图,花甲再新,太平有象。”(云南省博物馆藏)

重修所居宝莲庵。

清以贝子罗为大将军,率洪承畴、吴三桂等攻云南。

1657年 (明永历十一年 清顺治十四年 丁酉) 65岁

明军内部分裂,孙可望叛变,率兵自黔攻云南,为李定国、刘文秀、白文选等所败。可望走长沙,降于洪承畴,清军尽知滇中虚实。

1655年 (明永历九年 清顺治十二年 乙未) 63岁

九月,作《文殊》立轴(云南省博物馆藏)。

1653年 (明永历七年 清顺治十年 癸巳) 61岁

永历帝驻跸昆明,以五华山为行宫。

1652年 (明永历六年 清顺治九年 壬辰) 60岁

二月,永历帝自广西奔广南,驻安笼所。孙可望胁永历封己为秦王。朝臣吴贞毓等谋通李定国以图可望,值定国在广西,可望遂杀吴贞毓等18人。定国与白文选合谋送永历帝入滇。

1651年 (明永历五年 清顺治八年 辛卯) 59岁

永历帝在南宁。孙可望移兵贵州。

1650年 (明永历四年 清顺治七年 庚寅) 58岁

作《三驼图》,题云:“伯驼仲驼与叔驼,三个驼驼集一窝。偶然相逢抚掌笑,直人何少曲人多。”署“庚寅三月”。

仲春,为法润作水墨山水图卷(四川省博物馆藏)。

六月,作《松石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649年 (明永历三年 清顺治六年 己丑) 57岁

永历帝至肇庆。

1648年 (明永历二年 清顺治五年 戊子) 56岁

八月,李定国擒沙定洲及其妻万氏,磔于市。

1647年 (明永历元年 清顺治四年 丁亥) 55岁

正月,永历帝至梧州,遂自府江至桂林。

二月,大西军孙可望、李定国等率师入滇。

1646年 (明隆武二年 清顺治三年 丙戌) 54岁

明桂王立于肇庆。

1645年 (明弘光元年 清顺治二年 乙酉) 53岁

十二月,阿迷州土酋沙定洲叛乱,攻占昆明,滇中大乱。赵藩《 鹪巢识小录》引计六奇《明季南略》云:“沙定洲驱沐天波,踞会城,杀士绅,协巡抚为之疏请,代沐氏镇滇。贡生唐泰,实为谋主。唐泰即释普荷,所称担当和尚者也。后人记担师事,皆讳之。余以为崇祯之末,中原鼎沸,烈皇殉国,而滇亦伏莽蠢动,沐天波庸沓,任奸罔利,政令不行。担公振奇好事,妄冀沙定洲者,倚其兵力,或能代沐氏以扶明社,而不知沙非其人也。流寇(按:指大西军)旋入滇,沙败走死。担师逃之鸡足山,逡巡数年,始发为僧。”

1644年 (明崇祯十七年 清顺治元年 甲申) 52岁

寓居昆明。

二月,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思宗自尽。福王立于南京,明年,改元弘光。福临改元顺治。云南仍属明朝。

1643年 (明崇祯十六年 癸未) 51岁

夏日,为鸡足山僧秘传作山水卷,署云:“癸未夏日雨中似秘传兄,唐泰”,钤朱文印“唐泰之印”。该画纸本,纵28.8cm、横133.8cm,藏云南丽江文化馆。

又有为仙陀书:“住住”二字横幅及《题思明老师赞》卷。

1642年 (明崇祯十五年 壬午) 50岁

弃家至鸡足山为僧。

是年,开始《橛庵草》诗作的撰写。

1641年 (明崇祯十四年 辛巳) 49岁

寓居昆明,《园集》诸诗止于此年。

1638年 (明崇祯十一年 戊寅) 46岁

八月,徐霞客游滇。因陈眉公之介绍,至晋宁访担当。二人一见如故,十分契合。霞客在晋宁盘桓20天,并请担当为同路来滇病故之人静闻和尚撰《瘗骨记》,担当欣然命笔。担当有赠霞客诗刊30首,具见两人深情。霞客《游记》中称:“唐大来,名泰。选贡。以养母缴引。诗书画具得董玄宰三昧。余在家时,陈眉公即先寄以书云……大来虽贫,能来负眉公厚意,因友及友。余之穷而获济,出于望外若此。”

1636年 (明崇祯九年 丙子) 44岁

母郭宜人逝世。

1631年 (明崇祯四年 辛未) 39岁

经浙、鄂、湘、黔诸省,间道返滇,家居奉母,以诗书画自遣。

1630年 (明崇祯三年 庚午) 38岁

至浙江会稽,参云门湛然禅师于显圣寺,受戒律,法名通荷。此为担当皈依佛教之始,但未发。

1628年 (明崇祯元年 戊辰) 36岁

秋九月,为“振侯盟兄”画设色山水卷并草书《前赤壁赋》(广州美术馆藏) ,卷尾分别有清至近代的鉴藏家(或收藏者)纪昀、桂坫、李天马等题跋。

欲从南京回滇,值黔省安奢之乱,道阻不能归,便绕道岭右,赴空山拜访陈眉公,曰:“友天下士,方自此始。”

是年,由湖北、湖南、贵州辗转回滇。

1627年 (明天启七年 丁卯) 35岁

董其昌为《园集》作序,文曰:“大来诗温淳典雅,不必赋帝京而有四杰之藻;不必赋前后出塞而有少陵之法。曩予所求之六馆而不得者,此其人也。”

1626年 (明天启六年 丙寅) 34岁

识苍雪法师,二人同游虎丘。

同年,苍雪法师有《丙寅白门送唐大来明经应试》诗曰:“如君才思自风流,山色江南已尽游。痛饮几回当白月,好诗多半在红楼。不禁桃叶频催渡,暂借芦花一系舟。走马长安春雪遍,到时应换黑貂裘。”

1625年 (明天启五年 乙丑) 33岁

赴北京应礼部试,以明经入对大廷,为士林所艳称。时董其昌自南京礼部尚书致仕,担当执贽于董门下,从习书画。又谒诗人李维桢,执弟子礼。

1614年 (明万历四十二年 甲寅) 22岁

娶同邑黄麟趾之女为妻。

[按]黄麟趾,字伯仁,工诗,以乡荐任山东嘉祥令,转四川顺庆府云阳知县,卒于任。著有《风叶吟》。

1609年 (明万历三十七年 己酉) 17岁

唐泰赴临洮省亲,之后便长期在晋宁家居。

1606年 (明万历三十四年 丙午) 14岁

开始《园集》的写作。

1605年 (明万历三十三年 乙巳) 13岁

补博士弟子员,随父亲北上应选,诗赋文章,已崭露头角。途经南京,名妓马湘兰很赏识其才华,亲手为他簪花,一时传为佳话。

1602年 (明万历三十年 壬寅) 10岁

是年,已能诗文。

1597年 (明万历二十五年 丁酉) 5岁

开始接受祖父的启蒙教育。

1593年 (明万历二十一年 癸己) 1岁

三月十二日,担当生。

担当俗姓唐,名泰,字大来,别号布史、此置子、迟道人,云南晋宁县人。

其先籍浙江省淳安县,明朝初年从戎于云南,遂落籍。

曾祖唐金,号池屿,明嘉靖戊子(1528年)乡荐,任福建邵武同知,从祀明宦;

祖尧官,字廷俊,嘉靖四十年(1561年)解元,屡试春官而不第,遂绝意仕进,教授乡里,育人甚众。

父懋德,字世修,号十海,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举人,官陕西临洮同知。工诗文,著有《十海集》。三代皆有集,担当合刻之,曰《绍箕堂集》。

叔父新德、进德,都是科举出身,做过学官。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