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统勋人物评价

乾隆帝:①从来举大事,要欲众志定。小利亦何庆,小失亦何病。阿逆之初叛,众论已纷竞。统勋督陕甘,储需任所胜。欲弃巴里坤,是殆乱军令。治罪易廷桂,并令随军进。五年大…

乾隆帝:①从来举大事,要欲众志定。小利亦何庆,小失亦何病。阿逆之初叛,众论已纷竞。统勋督陕甘,储需任所胜。欲弃巴里坤,是殆乱军令。治罪易廷桂,并令随军进。五年大功成,释罪重从政。赏罚寓经权顺应自取听。十馀年黄阁,总兼部务仍叶。遇事既神敏,秉性原刚劲。进者无私感,退者安其命。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 ②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③朕失一股肱。

萧一山:统勋自十四年长工部,二十四年拜协办大学士,二十六年拜东阁大学士。兼管礼部兵部,屡出勘河工事宜,皆能筹划周详,革除积弊。当出视杨桥漫工也,属吏以刍茭不给为辞,月余尚无端绪。统勋微行河干,见大小车载刍茭凡数百辆,皆弛装困卧,有泣者。询之,云奉示运楷料赴工,县丞某索贿乃收,贫不能具,遂弛置,欲归不能也。统勋回邸,令巡抚缚县丞至,数其罪,将斩之。巡抚力请,乃杖而荷校以徇。薪刍数百车,一夕收立尽,欢声如雷;逾月工遂竟。其在政府也,强直清节,遇事敢谏,料事识人,能洞鉴其将来。故服官五十余年,居相位十余年,朝廷依赖之如肱股。

《清史稿》:世谓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胜此任者,非以其慎密,则以其通敏。慎密则不泄,通敏则不滞,不滞不泄,枢机之责尽矣。世宗旧臣, 统勋罢而复入,尤以决疑定计见契於高宗,许为有古大臣风,亮哉!

《中国名人志》:刘统勋为官近五十载,清正廉洁,秉公无私。一生多次奉命审理官员贪渎案件,所拟判决多得皇帝嘉许。据《清史稿》本传记载,刘统勋每次出巡查案,凡属贪官一经查明都严惩不贷。从弹劾三朝元老张廷玉徇私枉法、擅作威福,到按律查办西安将军都贲、归化将军保德、江西巡抚阿思哈等,无不显示出刘统勋为官刚正、清风独标的秉性,也因此被乾隆称赞为“真宰相”。刘统勋逝世后,得到乾隆皇帝御赐“文正”谥号,这是文臣身后可以得到的最高谥号。在清朝270余年历史上,仅有八位文臣获得这一荣誉。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