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人物赏析

寓言色彩生活艺术本色演出相亲相爱黛玉雅谑寓言色彩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多打了两石粮食”,就把头一茬摘下的瓜菜送来,以感谢贾家的关照。没想到,这一来,却意外受到贾老…

寓言色彩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多打了两石粮食”,就把头一茬摘下的瓜菜送来,以感谢贾家的关照。没想到,这一来,却意外受到贾老太太的爱宠和厚待,并且给大观园的小姐太太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后十回中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时她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这时的荣国府已被查封,王熙凤已经落到“力诎生人怨”的地步,先前被她伤害的人们,都来乘机报复。她在众叛亲离、极端狼狈的垂死之际,却把自己的独生女巧姐托付给刘姥姥。在封建社会里,所谓托妻寄子是了不得的仁义或信任。精明过人的凤姐,凭借她锐利目光看出,在当时的荣宁二府中,只有刘姥姥这个人才是善良的,才不会对她落井下石。

刘姥姥没有因自己和贾府的关系招摇撞骗炫耀乡里,也没有因王熙凤的背时而忘恩负义过河拆桥。刘姥姥一进入荣国府,就很快受到贾母、宝玉、鸳鸯、平儿等人的喜欢,表现出了她的机智过人之处,这和她经历了各种磨难仍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情趣有着极大的关系。她的幽默风趣,她的精明强干,无不充满寓言色彩。她办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无不是一篇精彩的寓言故事,带有哲理性。也正如王熙凤所料想的那样,在她死后,巧姐的“狠舅奸兄”为了图几个钱,要把巧姐卖给外藩王爷的时候,刘姥姥勇敢机智地救出了巧姐。刘姥姥在这里的具体行为,表现了这个人物高贵、机智的品质,她敢做敢为,有计有谋有办法,也毫不顾虑拯救这个无助孤女会给自己带来多少麻烦和危险。王熙凤当初用自己对刘姥姥的一点同情心态,换取了女儿免遭厄运,这件事本身就极具寓言色彩。

生活艺术

(一)表演艺术

40回宴席上见那鸡蛋小巧,“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拣”。行令时,刘姥姥两只手比着说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都显露出过人的表演才华。41回贾母令女伶奏乐,“当下刘老老听见这般音乐,且又有了酒,越发喜的手舞足蹈起来”。黛玉说她那是“牛舞”,看似取笑,实则深许之。别忘了“圣乐一奏,百兽率舞”恰是有文献记载的中国舞蹈艺术的最早起源。

最令人称奇道妙的要数凤姐和鸳鸯“捉弄”刘姥姥的那一段:“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40回)接着放笔描写众人的笑态:

史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哎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这是《红楼梦》的一组经典镜头。但看她“站起身来,高声说”,说完后“自己却鼓着腮帮子不语”。见此情景,觉得比54回那两个才疏艺浅的说书女先儿有趣多矣。如此高超的喜剧天赋,岂是一般庸人能做得到的?

(二)语言艺术

她形容贾母的屋子道:“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那柜子比我们一间房子还大,还高。”(40回)活话出贾母屋子的气派。她又打趣那双沉甸甸的象牙镶金筷子道:“这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掀还沉,那里拿的动他?”用庄稼人日常生活的农具来比配,收到奇特的喜剧效果。兴之所至,连一个鸡蛋在她嘴里说出来也变得妙趣横生:“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一两银子,没听到响声就没了”。她赞叹大观园的美景和惜春的才气,也是趣味盎然。

读这两回,只觉刘姥姥妙语连珠,惹众人连连发笑。从她身上我们看到艺术并不神秘,而是就在生活中,真正生动有趣的艺术应该与生活共生。

刘姥姥的喜剧表演并无落单,而是处处有凤姐配合。一部《红楼梦》,大家都知道凤姐的语言艺术是最上乘的,尤其是大量谚语俗语俚语歇后语的运用,堪称红楼一绝。如今刘姥姥恰好和她结成一对儿拍档,一唱一和,同为杰出的生活艺术家。

(三)诗歌艺术

正邪两赋有情人,正因有情,所以有才。有情人不一定要写诗,他的生命自成一首诗,他这有情的一生本就是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绝妙好诗。用生命写诗的有情人都是真正的诗人。刘姥姥便是这样一位融入生活的诗人。而且作者笔下还真就让她做了诗,她的诗才便通过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显露出来:

左边“大四”是个人——是个庄家人

中间“三四”绿配红——大火烧了毛毛虫

右边“幺四”真好看——一个萝卜一头蒜

凑成便是‘一枝花’——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大火烧了毛毛虫”,与贾母的“这鬼抱住钟馗腿”有异曲同工之妙,皆喜剧乐事。“一个箩卜一头蒜”,萝卜言其大,蒜言其多。蒜的瓣粒多,容易成活,象征多子多福。“倭瓜”,《光绪顺天府志》:“番瓜,可煮可炒,能充饥,其子可炒作果,土人名倭瓜子。”参照“绿叶成荫子满枝”,喻女子结婚生子,暗示巧姐与板儿的姻缘。

刘姥姥的酒令尽管文雅不足,却也是庄家人现成的本色,透着别样的村野风光,正符合76回妙玉诗论“归到本来面目上去”,比某些文人诗“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检怪”强多了。因此,我们读了刘姥姥的酒令,就该肃然起敬,而不可嗤之为“俗”。更何况她那“大火烧了毛毛虫”“花儿落了结了个大倭瓜”的警句新奇别致,气势不凡。倘使她也知书识字,不愁不是个诗翁了。

(四)艺术欣赏

这次园游会,刘姥姥并未汲汲于财货,而是看重经历、体验,道是“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的,都经验了”(42回),在此过程中显示出非凡的艺术欣赏水平。

大观园之美,她赞不尽,便用画儿来形容,“比那画儿还强十倍”(40回),对园林和绘画很会欣赏。她喜欢那点心的花样子灵巧,说道:“我们那里最巧的姐儿们,剪子也不能铰出这么个纸的来。我又爱吃,又舍不得吃,包些家去给他们做花样子去倒好。”(41回)

凤姐取来一套竹根杯,刘姥姥眼中看去,“喜的是雕镂奇绝,一色山水树木人物,并有草字以及图印”,正是懂得欣赏品鉴的行家眼力。后文妙玉又给宝玉取出一只竹根茶杯,与刘姥姥的竹根酒杯前后辉映,见得宝玉能享用能鉴赏的,刘姥姥也能。正是这些文字表现刘姥姥与宝玉心灵相通,嘉许她为正邪两赋有情人。

刘姥姥能把自己的日常生活过得如此逍遥自在、天真烂漫、风趣活泼而又不失原生态本来面目,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更别说她还被那个清贫粗鄙的生存环境包围,这就更不容易了。

本色演出

刘姥姥将一个快乐、节俭、爱热闹、满身土里土气的农村老婆婆那份本色戏演得活灵活现。

她信口开河惹得宝玉刨根问底的那个小故事显出刘姥姥抖包袱的本事。说到雪天听到屋外响动,以为有人来偷柴草时,便故意停顿,卖了个关子。惹得贾母的思维不得不跟着她往下走,不觉得入了戏,猜测是过路客人拿柴草烤火御寒。这时刘姥姥将包袱抖了出来,说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标致小姑娘。包袱抖出来后,因为南院发生了小火灾,便嘎然而止。知道贾母因为失火而厌烦了这个故事,刘姥姥知趣地打住。可是贾府另一个重要人物宝玉却不依不饶问到底,她便顺着宝玉的爱好,信口编了一段凄婉的故事,惹动了宝玉怜香惜玉之心,傻傻地派茗烟去找那个子虚乌有的庙。这即兴创作的水平如何?

刘姥姥满口村话,却是那样幽默有趣,形象生动。如大伙儿给刘姥姥头上插满花,她自己打趣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索性做个老风流。”粗鄙的词汇、充满乡土气的动作正是刘姥姥打动大观园中诸人的根本原因。就如赵本山的小品一样,只有充满东北黑土地的乡野气息,才博得了观众的喝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刘姥姥假装斯文,说那些着三不着四的文辞,赵本山改变戏路装城里的绅士,效果如何?肯定是东施效颦。

刘姥姥的表演,毋庸讳言,是在讨好贾府的主子。她扮演的是丑角,但她绝不是丑恶的人物,她知道大家在取笑她的土气,但她是乐在其中,更以为大家带来欢乐为乐。

相亲相爱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陪着贾母取乐,贾母凤姐平儿鸳鸯等人对她相当尊重。如贾母留客,说道:“我正想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儿”,“我正想个地里现结的瓜儿菜儿吃。外头买的不象你们田地里的好吃”(39回)。这是真心话,贾母是真懂生活。

刘姥姥被调笑,贾母忙解围:“凤丫头,别拿他取笑儿,他是屯里人,老实,那里搁得住你打趣他?”刘姥姥摔倒,贾母笑骂丫头们道:“小蹄子们!还不搀起来,只站着笑。”又关切道:“可扭了腰了不曾?叫丫头们捶一捶。”(39回)酒宴中,“贾母、薛姨妈、王夫人知道他有年纪的人,禁不起,忙笑道:‘说是说,笑是笑,不可多吃了,只吃这头一杯罢。’”(41回)对比饭局上恶作剧式的劝酒者流,明显可见贾母等人是真心喜爱刘姥姥。

刘姥姥粉墨登场,贾母乐得合不拢嘴,鸳鸯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所以她是真心感激刘姥姥。42回鸳鸯替刘姥姥打理包袱,自己也送了许多衣物玩件,又邀请道“闲了再来”,又陪着去凤姐那里拿了东西出来,“直送刘老老上车去了”,竟有些依依不舍之意。

平儿也是一位重情重义的有情人,她待刘姥姥同样一片真心。除了送给刘姥姥许多东西外,更有知心话道:“休说外话,咱们都是自己,我才这样。”(42回)

39回刘姥姥的信口开河自然而然蕴含女儿尊贵的精神,暗合宝玉心事。宝玉体贴刘姥姥的生活艰难,就把妙玉的成窑杯送给了她。宝玉不仅不嫌弃刘姥姥的粗俗和脏,而且对她的情颇为赞赏。作者特地将她这样一个卑贱粗鄙的村野老妪写进荣国府,写进大观园,并一直写她进怡红院,更至于醉卧宝玉床上。正是为了启示读者:天下有情人如同源之水,终系一脉,而不分乎贫富贵贱。

刘姥姥的笑料纯是一片真情,她对待老太太和姑奶奶并那些小姐们连各房里姑娘们真心喜爱体贴,竟能觉悟到:“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40回)刘姥姥与贾母年龄相仿,对人世风霜俱有同感,故而惺惺相惜,相互爱重。难得的是她也能推己及人,体贴人情。42回凤姐说起贾母被风吹病了,刘姥姥听了,忙叹道:“老太太有年纪的,不惯十分劳乏的。”此话来得何等自然。

黛玉雅谑

刘姥姥游大观园文中,黛玉有三事颇受人诟病:取笑刘姥姥讲的故事道“依我说,还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还更有趣儿呢”(39回);讽刺刘姥姥的舞姿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41回);调侃刘姥姥为“母蝗虫”。

如所周知,黛玉从来都是一副病西施模样,愁眉不展,心事重重。可是我们看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两宴大观园,简直活蹦出另一个开朗活泼的黛玉来,叫人几乎不敢相信这就是黛玉。您看她一舒愁肠,展放愁眉,和姐妹们开怀大笑,原文特写她的笑态,“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笑得两手捧着胸口”。42回补叙她在酒令上“失于检点,那《牡丹亭》《西厢记》说了两句”,焉知不是由于一时高兴,得意忘形所致?

黛玉这段真正无忧无虑的幸福快乐时光拜谁所赐呢?此人非他,正是刘姥姥。回目“雅谑补余香”,细想黛玉雅谑的灵感从何而来呢?不就是受到前两回刘姥姥艺术表演的启发么?原来作者有意将刘姥姥的艺术才情赞誉为香。一个“香”字,与黛玉菊花诗“口齿噙香对月吟”一样韵味,是以谓之“补余香”。

正文黛玉的雅谑也像刘姥姥一样信手拈来,如“人物还容易,你草虫上不能”,“别的草虫不画罢了,昨儿的‘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你快画罢,我连题跋都有了,起个名字,就叫作‘携蝗大嚼图’”。黛玉这些奇思妙想都是受到刘姥姥风趣幽默的喜剧艺术感染而生。她那灵机一动,她三次讽刺刘姥姥的妙语,竟然都是学习了刘姥姥的生活艺术现炒现卖创作出来的。黛玉被刘姥姥高超的生活艺术才情深深感染,无形中她成了刘姥姥的大徒弟。

前数回一路只见刘姥姥把众人逗得欢笑不绝,42回黛玉这个大徒弟也不负众望,依旧让大家又乐了一把:“说着,大家都笑起来”,“众人听了,都拍手笑个不住”,“众人听了,又都笑起来”,“探春‘嗳’了一声,笑个不住”。更有点睛之笔还在后头。当黛玉说出那句经典台词“携蝗大嚼”时,作者故技重演,又将众人笑态大书一笔,将此段与“老刘老刘”对看,前后恰好相映成趣。

作者还将刘姥姥的语言艺术提到与凤姐、黛玉、宝钗对等的高度,可见曹雪芹的确有意通过刘姥姥游大观园这几回大文创作一幅生动绚丽的生活艺术和喜剧艺术的长卷。黛玉所说“昨儿‘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竟是特别提醒惜春,更提醒读者:别忘了刘姥姥才是这幅大观园游乐图不可或缺的第一主角。

黛玉三次雅谑,表面上好像讽刺刘姥姥,内在却写她爱重刘姥姥。刘姥姥给黛玉带来了非常特殊的快乐心情和艺术灵感。如果说海棠诗、菊花诗洋溢着缠绵悱恻的诗意美的话,那么紧随其后的二进荣国府、两宴大观园便处处闪现着绮丽烂漫的画意美。它们共存于海棠诗社这个大段落,大大增强了《红楼梦》诗情画意的艺术魅力。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