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诚仁皇后史籍记载

皇后丧仪据《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十三年五月丙寅。……申时。皇后崩于坤宁宫。上辍朝五日。诸王以下、文武官员。及公主、王妃以下、八旗二品命妇以上。俱齐集举哀。持服…

皇后丧仪

据《圣祖仁皇帝实录》:

康熙十三年五月 丙寅。……申时。皇后崩于坤宁宫。上辍朝五日。诸王以下、文武官员。及公主、王妃以下、八旗二品命妇以上。俱齐集举哀。持服二十七日。以军兴、免直隶各省文武官齐集举哀制服。及遣官进香。戊辰。奉移大行皇后梓宫、至西华门外享殿。上亲临送。丙子。常祭大行皇后。上亲临举哀甲申。初祭大行皇后。上亲临举哀。是日、上除服乙酉。绎祭大行皇后。上亲临举哀庚寅。奉移大行皇后梓宫、权厝于都城北巩华城。上亲临送。诸王以下、文武官员。俱齐集西安门外、举哀跪送。其随送王大臣官员等、至巩华城。奉安梓宫毕。举哀行礼。壬辰。上至巩华城。大祭大行皇后。诸王以下、文武官员。俱齐集举哀。除服癸巳。绎祭大行皇后

康熙十三年六月乙未。满月。致祭大行皇后;

康熙十四年正月己卯。遣满汉大学士各一员、恭点仁孝皇后神主。是日、恭奉神牌、升祔奉先殿;

康熙十四年五月辛酉。仁孝皇后忌辰。行期年致祭礼康熙十四年六月初三日,在仁孝皇后周年满月祭日,康熙帝谕旨礼部,决定册立胤礽为皇太子;

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以册立皇太子,康熙祭天地、太庙、社稷及仁孝皇后。十三日(承祜生祭)于太和殿举行册立皇太子大典。十七日(皇后生祭),康熙帝再往巩华城祭奠皇后。

康熙十五年二月,仁孝皇后地宫兴工,开皇后于皇帝先行下葬的先河,此陵即是康熙帝景陵;

康熙十六年九月,康熙亲自阅示将要葬入皇后的陵寝。

康熙十九年五月初二日,康熙帝率皇后遗孤、皇太子胤礽往巩华城祭奠,翌日即仁孝皇后六周年祭日,康熙帝特命胤礽首祭母后仁孝皇后,以让儿子为母尽孝。

康熙二十年二月十七日,以送仁孝、孝昭(崩于康熙十七年)二后梓宫自巩华城至山陵安葬,康熙帝又遣皇太子胤礽率诸臣往祭。十九日正式启行,三月初七日到达山陵,特命康亲王杰书至仁孝皇后梓宫前、端亲王博果铎至孝昭皇后梓宫前,读祝致祭;礼毕,安放两皇后梓宫至地宫前享殿内,翌日安葬礼成。同时,康熙还特地安抚两皇后家属,赐食赐物,以示恩宠。

雍正元年,雍正皇帝奉孝诚、孝昭、孝懿、孝恭四后同祔圣祖庙。以孝诚仁皇后为圣祖元配,当合于古礼,故首奉孝诚仁皇后,次奉孝昭仁皇后,次奉孝懿仁皇后,次奉孝恭仁皇后

谥号

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八日,康熙帝谕礼部曰:皇后赫舍里氏,作配朕躬,已经十载。上事太皇太后皇太后,克尽诚孝;佐朕内治,尤极敬勤;节俭居身,宽仁逮下;宫闱式化,淑德彰闻。兹于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崩逝。惓怀懿范,痛悼弥深。宜有称谥,以垂永久。著内阁翰林院会同拟奏,应行典礼,尔部详察以闻。

康熙十三年六月二十七日,“上素服御太和门。遣和硕康亲王杰书、和硕庄亲王博果铎同赍册宝。诣巩华城。册谥大行皇后。册文曰:

朕惟王化肇于闺门,洵藉内庭之助;阴教成于宫壸,尤资后德之贤。故皇英嫔而帝道兴,任姒归而王图永。缅稽淑行,载籍攸存。惟翚服之有光,斯彤管其纪盛。聿彰令闻,爰著徽称:

皇后何舍里氏,毓自名门,躬全懿范。作朕元配,正位中宫。慈惠本乎性成,柔嘉维则;温恭笃于天赋,礼度攸娴。主雅化于闺闱,表芳型于海宇。勤两宫之孝养,婉以承颜;遇九御以宽和,恩能逮下。苹蘩时饬,克佐精诚;浣濯常衣,允昭节俭。箴规之益,赞宵旰而弥勤;贞顺之风,御家邦而式化。方期永绥福履,讵意顿隔音容!

月掩椒涂,鉴亡兰殿。朕心伤悼,率土悲哀!怀哲思贤,惓徽音于靡尽;扬休宣誉,垂鸿号于无疆。彝典式遵,崇褒用锡。特以册宝,谥曰仁孝皇后。于戏!圣善弘宣,奕世颂祎褕之盛;母仪备美,千秋耀琬琰之辉。灵其有知,膺兹光宠!

六月二十八日,以册谥仁孝皇后,颁诏天下。诏曰:国家化理,肇起宫闱,阴教敷宣,实资壸德。自古贤后,咸有徽称,昭垂奕世,诚历代之钜典也。皇后赫舍里氏,温惠性成,柔嘉天亶,发祥世胄,正位中宫。佐朕奉事太皇太后、皇太后,克诚克孝;统理内治,维敬维勤;节俭居身,宽仁逮下;徽音茂著,懿范彰闻。兹于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崩逝,惓淑仪之备美,宜显号以褒扬。爰敕所司,详稽典礼,祗告太庙。六月二十七日,册谥为仁孝皇后礼成。于戏。翟祎在御,难忘十载之芳型;琬琰增辉,永播千秋之令誉。颁示天下,咸使闻知。

册谥文今译

朕以为帝王的教化能够普及于深闺,从来有赖于内庭的帮助;阴德之教养能够育成在宫闱,特别借助于皇后的贤德。所以娥皇女英为妃则王道帝业得以大兴,任姒来归为妻则宏图大略可以永久。我缅怀皇后的贤淑德行,将其记载于文字,永志保存。希望皇后的礼服放出的光明,这支彤管能够描绘它的盛大。愿文章记述普闻于天下,人们都能够援引来称扬赞叹她。

赫舍里皇后本出生教养于名门,躬行全部的美德而成为懿行的典范。作朕元配,正位中宫。慈心普惠出自于本性天成,惟以柔和美善为则;温柔恭敬深植于先天禀赋,攸然娴雅地遵守礼度。在深闺宫闱中主持高雅纯正的教化,在四海环宇彰显芳德淑仪的模范。勤勉地尽孝奉养太皇太后、皇太后,温婉地承顺二老的欢颜;对待后宫的众妃嫔宽厚和蔼,恩慈使众人心悦诚服。主持祭祀严谨守时,奉供陪祀诚心一意。衣着简朴,自行洗涤,坚持并宣谕节俭的风气。箴言规谏的助益,劝进朕励精图治更加勤勉;贞洁和顺的清风,统御家国身为式范天下自化。正期望着能够永远同行在幸福的路上,却不料突然间你的音容笑貌已与我阴阳两隔!

明月的清辉掩入了椒房的泥土,鉴照的宝镜竟失落在兰殿中宫。朕的心哀伤痛悼,普天之下也一同悲哀。朕怀念你的明哲贤德,哀伤再也听不到你的珠玉良言;万民钦仰你的芳华美名,宏大的谥号将永垂不朽。遵照先代典籍的法式,崇敬褒扬应该加以封号。因此特地用册书与宝玺,加谥号为“仁孝皇后”。吁唏!皇后的圣德善行弘扬宣布,美好的世间共同歌颂着皇后美好的盛德;母仪天下尽善尽美,千秋万代将闪耀着她如宝玉般的光辉!

关于这独一无二的谥号

赫舍里皇后初谥“仁孝”,至于“孝诚仁”是雍正给改的,暂不提这个。就说“仁孝”这个在清朝皇后中独一无二的谥号:清朝其他皇后的谥号都以“孝”字开头,且在康熙之前已册了四位皇后谥,分别是:孝慈高皇后、孝端文皇后、孝献皇后(即顺治宠妃董鄂氏)和孝康章皇后,为何到了自己妻子,康熙却别出心裁给了这样一个谥呢?康熙自己就谥为“仁皇帝”,他的功绩不仅被他的后代所称颂,也被所有崇拜他的人所称颂,他被誉为清代最有作为的皇帝,有这么一个“仁”的谥号可谓至高无上了,想必古人也十分崇敬“仁”。古人崇尚孔子,孔子不就是推崇“仁义”吗,康熙能给原配一个这样的谥号,可见二人感情之深厚。据古代传统谥法,“仁孝”当解为——仁:续义奉功曰仁。慈民爱物曰仁。克己复礼曰仁。贵贤亲亲曰仁。杀身成人曰仁。能以国让曰仁。理则万事曰仁。率性安行曰仁。功施于民曰仁。屈己待下曰仁。度功而行曰仁。宽信敏惠曰仁。爱仁利物曰仁。体元立极曰仁。如天好生曰仁。教化溥浃曰仁。慈心为质曰仁。惠爱溥洽曰仁。孝: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协时肇享曰孝;大虑行节曰孝;慈惠爱民曰孝;慈爱忘劳曰孝;从命不违曰孝;善事父母曰孝;遵义安仁曰孝;几谏不倦曰孝;姻睦其党曰孝;博于备养曰孝;敬慎所安曰孝;尊仁爱义曰孝;能养能恭曰孝;继志成事曰孝;践修世德曰孝;丕承先志曰孝;博施被物曰孝;教刑四海曰孝;德通神明曰孝;先意承志曰孝;能奉祭祀曰孝;志不忘亲曰孝;富贵不骄曰孝;徽音克嗣曰孝。

改谥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新继位的雍正皇帝加仁孝皇后谥号为:仁孝恭肃正惠安和俪天襄圣皇后;雍正元年六月,因仁孝皇后谥号中仁字重复,改谥曰:孝诚恭肃正惠安和俪天襄圣仁皇后;乾隆嘉庆累加谥,全称曰: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其原文如下:今圣祖祔庙,仁孝作配,允宜同飨。第庙谥曰仁,与尊谥复,改题孝诚,与孝恭体备母仪,并宜同祔。其孝昭、孝懿,应集廷臣详议。”寻议定:“夏、商逮六朝,皆一帝一后,唐睿宗二后,宋太祖三后,太宗四后。祔庙之制,朱子诸儒咸无异说。谨按前典,孝昭、孝懿仁孝皇后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