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玮主要成就

治军用兵备边御戎治军用兵曹玮治军“不如其父宽,然自成一家”,他治军之要,可以简括为“驭军严明”、“赏罚立决”八个字。针对士卒娇惰、纪律松弛的状况,曹玮以严整军纪…

治军用兵

曹玮治军“不如其父宽,然自成一家”,他治军之要,可以简括为“驭军严明”、“赏罚立决”八个字。

针对士卒娇惰、纪律松弛的状况,曹玮以严整军纪为治军之首,严惩触犯军令之人。曹玮知秦州时,一次视察边防,发现部队工事挡箭板不符合规定,当即要求更换,这时一位老将见曹玮年轻便当即顶撞:“我们这里从来就是这个规格。”曹玮一听立即回击说道“那么今天这规格就得改新的”,并且命令刀斧手把这位老将推出斩首。曹玮的手下连忙劝曹玮:这位老将善于用兵,战功赫赫,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就斩首,曹玮不为所动当即斩了这位老将。从此以后,全军上下都慑服于曹玮。

曹玮极为重视对部队建设。一次,山东名士贾同前来拜访曹玮,住在客舍,曹玮之后想要巡边,邀请贾同一起前往,贾同奇怪曹玮为何没带护卫,曹玮说:“已经到位。”等到出门时,贾同才发现,门外居然环列着三千甲士,自己一点也不知道,静的就像没有人一样,贾同因而对曹玮极为佩服。

备边御戎

曹玮在西北近四十年的时间里,为加强北宋西北边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所制定的备边措施,大多为后世所沿用,成为一代备边之法。其措施主要可以概括为四个内容:

一、修筑城寨:北宋西北边防。曹玮驻地镇戎军系平原,宋军步兵部队较多,和游牧民族骑兵交手比较吃亏,曹玮到任后修筑堡垒,开挖战壕,防御为之改观。曹玮在边境修了很多防御工事,对巩固边防起了很大的作用,直到宋哲宗时,名将章楶评论他修建的防御工事“捍蔽坚全,至今蒙利”。

二、疏浚堑壕:针对北宋西北马源不足、西北精锐骑兵无几而边防无险的状况,曹玮在知镇戎军时,从军界始,循陇山而东,刳边濠数百里,将边濠与古长城堑连为一体,以阻止善射的西夏骑兵驱驰而下。后在秦州,又“浚濠三百八十里”、“深广丈五尺,山险不可堑者,因其峭绝治之”,虽工程浩大,而“工费不出民”,受到宋廷嘉奖。秦州镇边濠的修成,实际上等于又在秦陇一带筑起了一道长城。

三、招置弓箭手屯田:曹玮重视当地民兵建设,招募“弓箭手”,按武功好坏给其土地,官军几乎很少给他们给养,但这些人因为有了土地,一旦敌人入侵,事关切身利益,作战时候最为勇猛,甚至超过了禁军。对于蕃军原来宋军对其管理比较混乱,曹玮对他们的编制、官衔、军饷做了制度化,正规化,提高了蕃军战斗力。其后范仲淹、种世衡等组织蕃汉弓箭手获得成功,在御夏战争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四、绥抚夷落:曹玮久镇西北,虽功勋卓著,但他对入侵民族及周边部落并不是全以兵威相服,主要还是以恩德绥抚,笼络羁縻,以争取周边民族及部落的诚心归附。自五代以来,秦州一直纷扰多事,而吐蕃部落与北宋边臣的冲突不断。至曹玮至秦州时,吐蕃部落犯边更加频繁,从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至天禧二年(1018年),吐蕃宗哥族首领唃厮啰李立遵、赏样丹、鱼角蝉等不断“聚为文法”,入寇秦边。曹玮一方面积极备边粉碎吐蕃入侵阴谋,另一方面不断对周边夷落施以恩惠,对于愿意归顺的蕃部待遇亦优。对待沿边熟户,曹玮则更注意笼络,使之成为屏障西陲的藩篱。他采取措施一方面禁止边民收买熟户田土,另一方面将边民所买之田退还,使熟户有安身立命之地。对待叛逃西夏的熟户,边将多行杀戮,曹玮知秦州时,却以招安的形式“令入马赎罪”,使大量叛羌得以返回家园。曹玮的这一系列举措收到了很大的效果,熟户蕃民都对他十分感戴。他每到一处,就有大量蕃民归附,就连一向与宋为敌的李立遵在曹玮的感召之下也上言:“愿罢兵,岁入贡,约蕃汉为一家”。自称之后,秦州之西数十年无吐蕃之患,蕃汉行甥舅之好,边境无风尘之警,以致秦民“愿刊石颂功,以信不朽”。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