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阿保机人物争议
名字争议
有观点认为,诸史所载辽太祖生前活动事迹,均用“阿保瑾”译音的番名,《辽史》所载其汉名“耶律亿”,当系辽圣宗追加。也有人认为是辽太宗所改,证据并不充足。
死因争议
天赞三年(924年)六月十八日,耶律阿保机召集皇后、皇太子、大元帅及二宰相、诸部头,说:“上天降监,惠及烝民。圣主明王,万载一遇。朕既上承天命,下统群生,每有征行,皆奉天意。是以机谋在己,取舍如神,国令既行,人情大附。舛讹归正,遐迩无愆。可谓大含溟海,安纳泰山矣。自我国之经营,为群方之父母。宪章斯在,胤嗣何忧?升降有期。去来在我。良筹圣会,自有契于天人;众国群王,岂可化其凡骨?三年之后,岁在丙戌,时值初秋,必有归处。然未终两事,岂负亲诚?日月非遥,戒严是速。 ”其中提到“三年之后,岁在丙戌,时值初秋,必有归处”,而阿保机恰恰是在三年后的丙戌年(926年)初秋七月二十七日(9月6日)去世。换言之,阿保机准确地预言了自己的死亡时间。
关于这个令人费解的奇异现象,清代学者赵翼解释道:“草昧开创之主,亦必有异禀,与神为谋……岂非所谓宿慧性成,鬼神相契,有不可以常理论者耶!” 现代历史学者王小甫认为这是契丹从回鹘接受摩尼教的结果,阿保机为了把自己塑造为摩尼教的圣人,故意安排好自己的死期并以“预言”的方式公布于众,等到死期(丙戌初秋)到来时让述律皇后作为遗嘱执行人来杀死自己,体现出“宗教献身精神”。另一位学者罗新则考察了内亚诸游牧民族所共享的政治传统,即立汗之时用丝带将新汗勒昏,趁新汗神志未清之时问他能做几年可汗,如果该汗在位超过了他所回答的年数,就不得不死。罗新推测阿保机907年即汗位同样也有这种政治仪式,而阿保机则回答“九年”,等到第一个九年任期满时,阿保机以采用中原帝号的形式又给自己增加九年任期,第二个九年行将期满之际,即天赞三年(924年),阿保机又向皇后、皇太子等人请求放宽三年期限,以完成灭亡渤海国等未竟事业。因此他的这番话“事实上并不是预言,而是一种承诺,是一个保证”。因此,阿保机在“丙戌初秋”之死,并非自然死亡,而是自杀或者让述律皇后杀死自己,以践行自己在天赞三年的诺言。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