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濛初主要成就

小说凌濛初主张写实主义的小说理论观。在他看来,现实题材之所以不受重视,那是因为“画犬马难,画鬼魅易”。犬马为人所习见,要刻画得令人击节称赏,必须逼真传神;而鬼魅…

小说

凌濛初主张写实主义的小说理论观。在他看来,现实题材之所以不受重视,那是因为“画犬马难,画鬼魅易”。犬马为人所习见,要刻画得令人击节称赏,必须逼真传神;而鬼魅人所未见,画者反倒可以随意发挥。凌濛初批评小说家脱离现实描写神怪的作法,认为这是避难就易。这种思想在中国小说理论史上有进步意义。

唐以前的中国小说,搜神述异,距离现实生活很遥远。唐人小说开始把目光转向现实社会,但其主要描写的对象仍是那些不经见之事、非凡俗之人,所以称之“传奇”。而凌濛初则不主张搜奇猎怪,希望小说家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认为日常起居中那些不可以常理推测的事情才是真正令人称奇的素材。这种以“常”代“奇”、“常”中求“奇”的思想,就是要求小说描写“闾巷新事”,反映了当时的市民阶层希望进入文学表现对象行列的现实。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重要变化。

凌濛初才华横溢,一生著作颇多,小说、诗歌、传奇、文学评论、史传、戏曲等几乎所有文学领域他都涉及。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则是他的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初刻与二刻。部分内容虽取材自《太平广记》及《夷坚志》等旧籍,但通过作者的改编、创造,赋予了旧材料全新的生命。往往本事在原书中不过数十字,仅记叙旧闻,了无意趣,经凌濛初改写,则变成文情并茂的数千字,抒情写景,引人入胜。

作为明朝写实小说的代表作,《拍案惊奇》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风貌,表现了尊重个性、反抗封建礼教、争取个性自由的精神。这是其现实主义精神最可贵之处。《拍案惊奇》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拟话本小说,其撷取的社会内容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反映了十七世纪中国正在崛起的市民阶层的普通要求和思想情感。这正是《拍案惊奇》的价值所在。

戏曲

凌濛初是晚明著名的戏曲作家,也是一位戏曲理论家。他的《南音三籁》一书共收录元明两代三十二位作家的南曲作品,包括散曲套曲一百套、小令二十八首、传奇剧曲一百三十六套、单曲十三支。《南音三籁》不仅为这些优秀南曲的流传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由于凌濛初对所收录的南曲进行鉴赏归类,分成了天、地、人三个层次,又对每曲进行了包括眉批、尾批、圈点在内的诸多形式的评点。因此,《南音三籁》超越了单纯选本的意义,成为中国戏曲史上重要的曲谱文献和理论批评文献。

他的戏曲理论著作《谭曲杂札》则批评了嘉靖后剧坛的“贵藻丽”倾向,提出了“贵本色”的戏曲观。从戏曲的本色观出发,《谭曲杂札》对当时曲坛的一些热点问题,如《琵琶记》和《拜月亭》的高下之争等,均发表了自己中肯、实事求是的看法。对戏曲的尾声、戏曲的情节结构,《谭曲杂札》也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套版印刷

凌濛初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还来自于他对套版刻书的贡献。套版印刷法是印刷术发展过程中的新成就,与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并称为中华印刷史上的“三变”。尽管套版印刷并非由凌濛初创造,但凌濛初与同里闵齐伋在普及与灵活应用“套印”这一独特的印刷方法上却是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是印刷史上公认的两位套版刻书名家。

凌濛初一生所刻的套色书籍有二十六种约二百卷,而且在凌濛初的带动下,凌氏兄弟子侄二十余人均参与了套版刻书,他们在天启、崇祯年间刊印了大量套色书籍,内容遍及经、史、子、集,深受市民阶层的欢迎,明末文学家陈继儒言:“吴兴硃评书错出,无问贫富好丑,垂涎购之”。特别是凌濛初套印的《西厢记》、《琵琶记》等戏曲,如今依然受到学人的高度重视。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