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禅艺术成就

精于画竹九分禅书治印造像古琴“泛川”竹禅精于画竹竹禅的书画风靡佛门,享誉文坛,杭州灵隐寺,成都文殊院、宁波天童寺、新都宝光寺等处都珍藏有他的大作,浙江普陀山博物…

竹禅精于画竹

竹禅的书画风靡佛门,享誉文坛,杭州灵隐寺,成都文殊院、宁波天童寺、新都宝光寺等处都珍藏有他的大作,浙江普陀山博物馆还专门辟有竹禅纪念室对他作全面的介绍。《中国艺术家辞典》称他“水墨人物,山水竹石,人谓别成一泒。”遗著《画家三昧》己由中国书店影印出版。《四川佛教文化》介绍他说,双桂堂“第十代方丈乃著名书画家竹禅,曾为慈禧太后传戒,被列为世界著名宗教人物。”

竹禅平生爱竹,又是一位禅僧,故取名竹禅。他常在蜀山竹林中细致观察竹的各种形态,“必得成竹于胸中,上而尖顶,下而笋根,使全身透露,影现檀栾,庶几风晨月夕,恍惚遇之。”因此,竹禅画竹,姿态万千,颇有神韵。

竹屏

竹禅画竹,效法清初画家郑板桥。通景竹屏一堂共四幅,以拟人手法,题为吟风、烘晴、醉雨、承露,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再现了竹子在风、晴、雨、露中的各种神态。这些画是竹禅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南海普陀册白华庵绘制的,后由雪堂的弟子星寿带回龙藏寺珍藏。一九三一年,星寿又将这些画转赠给宝光寺。

十六罗汉像

竹禅作为一位佛教徒,很喜欢画佛、菩萨和罗汉像。年轻时,他得见唐末著名画僧贯休画的十六罗汉石刻拓片(现宝光寺七佛殿中尚有一堂),如获至宝,数年中,乃潜心摹绘了十几堂,送各丛林供奉。送龙藏寺的一堂,又由雪堂和尚木刻拓印传世(现宝光寺念佛堂还残存两幅),影响颇大。竹禅画罗汉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贯休的十六罗汉,画法奇古,一直作为后世的范本,清乾隆帝还有题赞。竹禅经过琢磨分析,细阅佛典,指出了贯休画中的错处,并根据《弥陀经》所述,重绘了别具一格的十六罗汉像。竹禅一生中共画过四堂罗汉像。现挂在宝光寺大雄宝殿两侧的一堂罗汉像,是竹禅在光绪十五年(1889)秋,由湖北武昌寄回蜀中的。画的上部,以“九分禅字”篆其名号,以草书题其来历。所画罗汉,形态殊异,神光迸露;罗汉所倚怪石,或威猛若狮虎,或狡诘如鹰隼。而竹禅另一些画中的怪石,则又孤寒若钓叟,或俊俏如美人,其意味无穷。

捧沙献佛图

竹禅喜作书画大品,虽是宽大的纸幅,但还嫌不能挥洒自如。晚年有诗云:“老僧年迈七十七,终日手中不释笔;纸长丈二犹嫌短,信手拈来涂粉壁”。宝光寺说法堂右壁的《捧沙献佛图》,即是“九八加一老比丘”枣七十三岁的竹禅在上海的杰作。这幅画高六米,宽五米,如此大品,世所罕见。捧沙献佛又名小儿施土,画的是佛教《贤愚因缘经》里的一个故事:释迦牟尼佛与弟子阿难入城乞食,遇一群小孩在路旁游戏,他们将泥土作成房屋与仓库。其中一小孩见佛来到,顿生布施之心,即捧仓中名为“米”的沙土献佛以表虔诚。一百多年后,这个小孩转世当了国王,就是统一印度的阿育王,其他小孩也作了国王的大臣。这幅巨画,松干挺拔,竹节秀劲,佛祖面目慈祥,儿童行为天真,实是一幅形神兼备之佳作。

墨狮

竹禅不仅擅长于画人物,还擅长于画动物。宝光寺东方丈内的一幅墨狮,更引人入胜,传为神笔。竹禅画狮,讲求于神似。他巧妙运用墨的浓淡,画了一头神采奕奕、昂头翘尾、脚踏禅云的狮子。无论你站在任何角度观看,狮子的眼睛都直盯着你。稍一移步,好象狮子的眼神也跟着转,尾巴也跟着摇哩!竹禅在画上题了一首诗:

竹解心虚叶似个,我不成佛也是错; 维摩台中方丈地,能容八万狮子座。

竹禅在宝光寺的书画还有《阿弥陀佛》、《四大菩萨》、《凌云高节》、《宝贵寿考图》及楹联等。《通景竹屏》、《十六罗汉像》、《捧沙献佛图》、精品书画,每幅字画各具特色,耐人玩味,属于国家珍贵文物。

传承

在书画上,竹禅与“扬州八怪”、破山禅师齐名,是晚清闻名遐迩的画坛怪杰。人们在他墓前提联评价:“携大笔一枝,纵横天下;与破山齐名,脍炙人间。”是这位“书画名家”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的绘画弟子方炳南,擅长花鸟、蔬果,著有种菊轩《画谱》,木廖精印,广为流传;曾主持省、县“劝工局”,首创竹帘画,使梁平工艺美术品省内外驰名,成了清末全国著名的民间画师。

竹禅九分禅书

竹禅书法师宗怀素,精于狂草,二十年后练写一种新的书体“九分禅字”。竹禅所作书画,每每题诗作跋,并自刻“王子出家”、“破山法嗣”、“竹禅”等印章,并有《印谱》及《刻心经句印》一卷行世。其书画作品中以水墨人物,山水,墨竹,顽石,罗汉佛像见长。其主要作品现存于新都宝光寺,普陀山白华庵。北京市拍卖行2005年春季书画精品拍卖会于3月13日。其中他的一幅六尺四条屏灵石图拍卖价达数百万元。至今有两幅佛家罗汉图流传于开县。

竹禅画作(30张)

竹禅和尚的单独的书法作品没有其绘画多,但是在他所作绘画中多有其题的草书或行书禅诗、偈语。而他在书法上最为称道的是创造出“九分禅书”。所谓九分禅书,是就“八分书”基础上的一个独特的创意。八分是隶书的一体,也称“分书”。字体似隶而多波磔。清代刘熙载以为魏晋时因楷书亦称隶书,为示区别故称有波磔之隶书为“八分”。相传八分书为东汉上谷人王次仲创。竹禅在八分书的基础上,新创九分书,自言“所加一分即禅味矣”。他还说“禅字亦与字禅,不有损益即不足以成其禅也。”这种字体字迹似铁笔勾勒,自首至尾,刚劲沉着,风格淳厚。体现出篆、隶兼美的艺术风格,然又似篆非篆,似隶非隶,不为法脱,而又不为法缚。竹禅的书法承袭着尚意的创作方式,充分体现了“禅意”,可谓意境深蕴。已故的当代高僧昌明法师曾言自己“五岁开始学书,颜、柳、欧、赵都学过,最后学的是清朝佛门书画家竹禅的书艺”。即是仿效竹禅和尚的九分书,且“尤宗清人佛门书画巨匠竹禅技艺,尽得其书法真谛。”昌明大师依此创作出大量禅字佳作流传于世。

竹禅“九分禅书”

竹禅治印造像

竹禅和尚还有深厚的印学功底,治印作品不拘一格,风采万象,刀刀皆得意之妙笔,笔笔均信手而拈来。时人评其画曰“体格高强”,或曰“别有一派”。他的印谱现留有《游戏三昧》一套传世。该谱共四册,皆系竹禅辑自刻印成。黑粗细格,首册录《朱子家训》文印,四十页;二册录《般若心经》文印,三十八页;三册录《福寿图章》,三十七页;四册录《阴骘文》印,四十页。其每页钤一印,下注释文,总见一百五十六印。系光绪元年(1875)钤印。四册印谱中,尤以《心经》一册最为独特。该谱内页书牌和版心书名处和其余三册一样,版刻墨印“游戏三昧”四字。全卷《心经》共用28方印,开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即以观音菩萨像为印面,以像代言。一般而言,在治印中造像或用于边款或是单独成造像印面,这种融合造像和印文于印面的并不多见。另有一枚,“度一切苦厄”用版画线描手法镌刻成接引众生的舟船样式,又有的镌刻成宝函样式,有的为经幡式等等。这些图画印依印写行,线条简练,神态栩栩,图案流动,惟妙惟肖。总之,整本《心经》印集图文结合,富有装饰,这在历史上的钤印佛经中实属罕有。表现出了超凡脱俗,化画为印,以画说法的形式。他这种用图画来铨释经文,并付以金石篆刻的作品,在佛教艺术宝库中也难得一见。可谓:弘般若真谛在金石,寓佛心禅意于画中。

竹禅古琴“泛川”

竹禅更是晚清古琴大师。他为一个新的琴派——泛川派的开创奠定了基础。原中国古琴协会会长吴钊先生认为:早期在巴蜀地区的汉代司马相如、唐代僧睿等琴家属于传统的川派,又称霸派。“除原在蜀地的霸派外,还有来自江浙的曹稚云,钱寿占、张孔山、僧竹禅等人。他们在原有琴艺的基础上融会了蜀地琴派的特点,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川派——泛川派。”

同时,竹禅还传出著名琴曲《忆故人》。《忆故人》相传为东汉蔡邕所作。曲调委婉缠绵,意在思念故人。中国古琴协会会长、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李祥霆先生言:“《忆故人》产生时代不可考,出自清代后期竹禅和尚。”

在竹禅又为著名的《枯木禅琴谱》所作序文中,他明确提出了自己“以琴说法”的宗旨,提出了在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琴德和禅理互为表里,都是修身养性之道,潜心琴学的目的在于以琴喻禅。竹禅一生在古琴上有相当高的成就,融其心性于琴艺之中。竹禅和尚却堪称僧家中的古琴大师,为中国近代的古琴艺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