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大全轶事典故

开辟白鹤岭路祷雨百丈潭娶媳为妇丁大全开辟白鹤岭路在“开辟白鹤岭路”之前,白鹤岭已经有山道通行。比丁大全早六十多年任宁德主簿的陆游曾在其所书《宁德城隍庙记》中写道…

丁大全开辟白鹤岭路

在“开辟白鹤岭路”之前,白鹤岭已经有山道通行。比丁大全早六十多年任宁德主簿的陆游曾在其所书《宁德城隍庙记》中写道:“宁德为邑,带山负海。双岩、白鹤之岭,其高摩天,其险立壁,负者股栗,乘者心惮;飞鸾、官井之水,涛浪汹涌,蛟鳞出没,登舟者涕泣与父母妻子别,已济者同舟更相贺。又有氛雾之毒,鼋、鳌、蛇、虫、守宫之毒。邮亭逆旅,往往大署墙壁,以道出宁德为戒。”

由于特殊的地理情况,宁德出境的道路都是迂回盘旋,行走不便,尤其南路是通往省城福州的唯一通道,由于路程较长,使用极为不便。丁大全莅任以后,经过实地勘察,力排众议,克服资金等困难,募工开辟了著名“白鹤岭道”。石阶层叠,盘山而上,长5公里,宽2~2.5米。由罗源叠石入境宁德界首,过白鹤岭道直抵县城。这条道路虽然“其高摩天,其险立壁”,但大大缩短了通往福州的路程,方便了来往的客商以及宁罗两县的居民。白鹤岭道自修建以来,颇受非议。明嘉靖十三年(1534),知县叶稠复开南路,时任云南道监察御史邑人陈褎在〖开南路记》中就指名道姓的说开辟白鹤岭路“是皆丁主簿之0谋。”四十二年(1563),因倭乱再废。崇祯三年(1630年),庠生杨文炳等以“青鸾既变,士气不扬”为由,堵塞岭路,时任湖南桂东知县的邑人崔世召闻讯,欣然命笔《闻南路复开志喜》。随后不久,白鹤岭后村民向省衙控诉成功,县令杨定国奉命重修此道。实际上,历代主张堵塞岭道的都是封建士大夫,他们认为“岭路直射县城,有伤文运。”而宁罗边境的老百姓却是岭道的拥护者,他们不管什么风水不风水,只要求出行便捷为第一。此后至民国时期,此岭道一直是省城连接闽东各县的主要陆上通道。2006年,岭头三村公路修通后,白鹤岭道仍为临近村民所利用。正是这条路发挥的重大功能,作为外地人的宁德训导刘家谋在《鹤场漫志》中替丁大全说了一句公道话:

“议者谓(白鹤)岭路直射县城,有伤文运。然宝庆(朱溪)旧路废后,终宋朝尚十进士,而阮登炳且大魁矣。元一朝三进士,明一朝二十一进士,理学如陈自新、韩古遗、陈褎;忠义如阮宗泽、崔世召、吴国华、陈昌胤;宦绩如陈宗孟、林聪、左浚、陈寓、陈勖;文学如林保童、陈褒、龚道,皆蔚然可观。”

丁大全祷雨百丈潭

丁大全祷雨百丈潭的记载,最早始于明代中叶。嘉靖版《宁德县志·卷四·异闻》:“潭易银瓶 主簿丁大全因旱,令人以银瓶乞水于百丈龙潭,取之得瓦瓶。民归告,大全疑之,复造银瓶,躬身往投之,又得瓦瓶。大全祝曰:‘潭龙有灵,吾后当显贵,幸示显异。’潭中果露龙爪。大全后登宰府,奏封龙王。架石龙亭,署句云‘龙从百丈潭中起,雨向九重天上来’。今亭址犹存。明代何乔远《闽书·卷之三十一·方域志》:“(百丈潭)宋时,主簿丁大全旱祷,令人下银瓶乞水,缒上,得瓦瓶,大全疑之,复造银瓶,躬往投之,又得瓦瓶。大全祝曰:‘神龙有灵,吾当富贵,幸示显异。’潭中遂露龙爪。大全后登宰府,奏封龙王。”这两段记载,后来又被谢肇淛《长溪琐语》、清卢建其《宁德县志》等收录。

宝佑四年(1256年),丁大全劾罢宰相董槐,升签书枢密院事(相当于今天的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神龙实现诺言,使之如愿以偿,荣登高位。于是,丁大全奏请理宗封百丈龙为王,并赐建龙亭于潭畔。丁大全还得意洋洋地为龙潭撰写了一副对联:龙从百丈潭中起,雨向九重天上来。丁大全遗臭万年,这副对联却流芳千古,不仅记载于梁章钜、梁拱辰《楹联续话》,而且被万里之外的吉林龙王庙所收录,可谓推崇备至,风光一时。

丁大全娶媳为妇

在丁大全统领淮西时,总领郑羽是吴门首富,丁大全想与他联姻,郑羽不答应。丁大全就命令台臣卓梦卿弹劾他,郑羽家被抄没。丁大全为儿子丁寿翁娶媳妇,见新人貌美,自己娶为妻,被世人耻笑。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