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腾人物影响

《红楼梦》中,贾府的兴衰际遇,人们多以为最关键的因素是元春。元春身为皇贵妃,对贾府的兴衰际遇的确有很大的影响;但实际上,对包括贾府在内的四大家族之兴衰存亡,起关…

《红楼梦》中,贾府的兴衰际遇,人们多以为最关键的因素是元春。元春身为皇贵妃,对贾府的兴衰际遇的确有很大的影响;但实际上,对包括贾府在内的四大家族之兴衰存亡,起关键作用的人物除元春外,更应该是王子腾。或许,连同元春的被封为贵妃,也不能忽略了王子腾的作用。作品中写元春因为她的"贤孝才德"而被选入"凤藻宫",其言外之意十分明显。历史事实一般是:能被帝王选中并被封为贵妃的,必须是下边两个条件中的一个:一是容貌十分的出众,帝王本人着迷般的喜欢;一是家庭的政治背景好,帝王与之联姻有利用价值。封建帝王不可能选那些仅具有"贤孝才德"而没有家庭政治背景且又十分丑陋的女子为他的妃子。元春被封为贵妃,作者只字没有提她容貌方面的情况,连元春的判词也只是说:"二十年来辨事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这段判词中的"三春争及初春景"主要是从元春的命运即她后来的身份地位比迎春、探春、惜春高贵这一点上说的,并非在说元春的容貌出众,比迎、探、惜三春漂亮。判词中的"辨是非"也是作者的一个隐喻。对此,读者不禁要问,元春辨的是什么样的是非呢?也许还有别的政治方面的什么"是非",这另当别论,或许也值得挖掘,但其中有一点是第18回元春省亲时说出来的感到入宫作妃子是到了"那不得见人的去处"。这一点在关于元春的曲子《恨无常》中也得到了印证。可见,元春的宫闱生活并不如意,而是受冷落,可能皇帝并没有真正喜欢过她。这样,作者不去写元春之容貌的目的就比较明显了,即这并不是作者的失误遗漏;如此大的问题,任何一个作者写作时,都会考虑的,曹雪芹不写之写,目的在于给读者暗示,元春被封为皇贵妃,乃是因为政治方面的原因,是皇帝为了利用她们的整个家族的政治力量,而不是喜欢元春本人。皇帝从现实的政治斗争的需要出发,选取他所要利用的政治力量。当然了,皇帝所要利用的政治力量肯定不只是从五品官的元春之父贾政的力量,而是包含了更有价值的元春的母舅王子腾的力量。或者反过来,主要是因为王子腾,皇帝才选封元春为贵妃。或许有人要问,王子腾何以不促成自己家的女儿们入宫为妃,而促成他妹妹的女儿、贾府的女子入宫为妃呢?这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王家也有女性入宫为妃,作者因其与作品内容关联不大,故未写;另一可能是王家没有年龄适合的女子。这后一种可能或许更符合实际些,但无论那种可能,都说明了王子腾的作用。而元春被封贵妃,又反过来加强了王子腾的地位,尤其是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二者相得益彰,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元春省亲,显示出了贾府的气势,更衬出了王家的气势。作者于第十六回,就借赵嬷嬷之口点出了王家的江南接驾,意在说明皇帝更信任王家,王家比贾府更有气势更体面。作品还借凤姐与贾琏争强好胜而说出"把我们王家的地缝儿扫一扫,也够你们用一辈子了"的话,又一次间接地叙出王家的雄厚财力。?

还有贾珍贾蓉到凤姐这里借玻璃屏风招待人作摆设用一节,也说明了王家远比贾家富有得多。从西洋而来的玻璃屏风,在当时是十分稀罕的物品,贾珍只所以让贾蓉来借,是因为宁府没有,荣府可能也没有。而王家却把它作为女儿的陪嫁品给了凤姐。贾珍为了招待人摆阔,所以只能派贾蓉来向凤姐借。凤姐也就对贾蓉说:"单就我们王家的东西好。"这也显示出此时的王家远比贾家富有。

从《红楼梦》的描写还可看出,王子腾处于官位屡屡上升之时,四大家族亦盛。如第四回薛蟠行凶打死了冯渊,轻易地被遮掩过去;贾府的秦氏丧事,办得轰轰烈烈,连北静王爷也来参加;还有元妃省亲的空前盛举。而王子腾处于失势阶段时,整个四大家族之势亦渐失。而第八十六回里的薛蟠案子,贾政等多方努力,就是救不下薛蟠,按说这时候的贾政才升了官,并搞了隆重的庆祝活动。这其中的关键原因就在于失去了王子腾这个靠山,因为王子腾已渐渐失去朝廷对他的宠信或重用。后来的王子腾之死,则是四大家族走向彻底衰败的根本原因。

王子腾之死,依作品第95回的交待,是在进京的路途中,突然病故,属于暴病而亡,这种情形本来就令人深思,而更令人深思的是,同在第95回,元春亦因病突然死亡,也属暴病而亡之类。且元春之死是先一年的十二月十九日,王子腾之死在次年的一月十七日之前,死期相距仅二十余日,不到一个月。在此之前的第93 回,有外面的人搜寻贾府之事,掀翻风月案,暴光贾府丑闻;第94回,贾府大观园(不是别处)里出现"花妖",并且"失通灵宝玉知奇祸";这些现象,看起来是为元妃之死埋伏笔,实际上也是因为王子腾之死埋伏笔。即王子腾之死也是"海棠花妖"所暗示,"失宝玉通灵"所预知的一个重大而关键的"奇祸",因为王子腾身份地位比元春重要得多。作者的目的还在于让读者明白,王子腾、元春的政治派别一致,两人是要倒都倒、要立都立的。对元春、王子腾之死,如果进一步分析,便会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其中的症结在于王子腾以及元春与"王"即皇帝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否则,不可能在二十几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四大家族中的两个地位最高且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会相继暴病而亡。

从作品所写的王子腾之死的情形也能看出这一端倪。王子腾死的情形是:在离京城仅二百余里的进京途中,因"赶路劳乏,偶然感冒风寒。到了十里屯地方,延医调治;无奈这个地方没有名医,误用了药,一剂就死了"。我们知道,正常情况下,再没有名医、再误用了药,也不至于仅用一剂药就一下子死了。再者,王子腾难道没有随从的医生?这未免不合乎情理了,他在名份上是进京赴内阁大学士亦即宰相的任,他这样的身份,怎么能没个贴身的医生相随?再者不是名医的普通医生,若没受人指使,怎敢给王子腾这样的大人物胡乱用药,更何况是"一剂"就致对方于死地呢?元春暴病而亡的情形,因是在宫内发生的,当更加隐秘。不过,我们说王子腾、元妃二人之死的属于政治斗争的原因还在于:依作品的描写,元春做了贵妃后,并没有得到皇帝的宠爱,即元春并没有做到让皇帝对她言听计从的地步,而是如前边所说,元春的宫闱生活并不如意,她可能就是个被冷落的妃子,她又没给皇帝生下一个儿子什么的,皇帝封元春为妃子,只不过是给她一个虚名儿,目的是为了利用她的家族的政治力量。王子腾、元妃之死特别是王子腾之死对四大家族的影响是致命性的,第101回的"散花寺神签惊异兆"的情形,第 105回更是出现了"锦衣军查抄宁国府,(马总)马使弹劾平安州"等使得贾府彻底衰败的事件,就是力证。

综上所述,如果不是王子腾与"王"(皇帝)的关系出现问题,若不是政治斗争的残酷,四大家族不会这么快地彻底衰败;薛蟠的第二次案子也不至于那样棘手、难以了结;也未必会有第93回、第94回那样的前兆;第95回元春、王子腾两人也不可能在十分短的时间内相继因病而亡;后来也不会有"惊异兆"、" 查抄宁国府"、"弹劾平安州"等事件发生。王子腾死后,王家也马上彻底地衰败了。可以说,王家败得比贾府更惨,具体情形怎样,作品也明确写出了这一点。从后四十回描绘出的一些痕迹看,王家惨败得可能连个立足之地都没了。因为王家的王仁等,后来来到了贾府,希图从贾府得到补救,希望得到些凤姐的遗物、私房钱。在愿望难以实现的情形下,王仁等还狗急跳墙般地要卖掉自己的外甥女--凤姐的女儿巧姐,王仁的行为丧失人伦,但倘若王家不彻底衰败,他断不至于会这样。这又从王家的角度上显示出王子腾暴病而亡的不同寻常的意义。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